购物狂欢节有哪些(三分钟带你了解购物狂欢节的玩法)

购物狂欢节有哪些(三分钟带你了解购物狂欢节的玩法);

  每一个你暗自得意的“小便宜”,都是卖家的精心设计。

  2009年11月11日,当天销售额为0.52亿。

  10年后,2019年11月11日天猫消费全民战绩:2684亿。10年时间,创造了无数个奇迹。还有一个多月又将迎来全民网络购物狂欢日。

  节前发誓不剁手,节后嘤嘤直www.zaotuan.com.cn吃土,是每年双十一固定保留的发圈节目。

  一时购物一时爽,有没有过拆收快递后,就把买来的商品放进了“压箱底”,好长时间都不曾用过?

  一招还卡日日窘,有没有当信用卡账单发过来的时候,才发现自己原来花了那么多钱买了很多没有在购物清单里的商品?

  有没有发现会在双十一的时候更容易购入更多高单价的商品?

  有没有打开手机日日看发货栏,掐着指头数着预售发货日进行倒计时?

  为什么在这一天大家的消费热情空前高涨呢?我们究竟是如何陷入这种“后知后觉”的消费陷阱的呢?

  此篇将从六个方面来说说双十一购物节是如何让我们从不花到花,从花到超出预算的消费套路。

  第一招:

  给一个理由

  转换你的心理账户

  所谓心理账户,是我们看待金钱的另一种方式,因为我们会把钱分门别类地存在不同的心理账户里面。

  比如说,生活必要开支账户,休闲娱乐账户,情感维系账户,个人和家庭发展账户等等。就像高档白酒的广告场景更多是节庆送礼,商务聚会。其实利用的就是用户的心理账户。

  同样是一瓶价格1000元的白酒,自己喝,这1000元是从生活开支账户里出,会觉得贵,不舍得。但是这1000元从情感维系账户里出,就觉得值,更容易产生消费。

  同理,双十一这天更容易产生购物冲动,是因为双十一变成了一个节日。节日的产生来源于文化,来源于传承,有固定的习俗。而这些习俗慢慢的变成了【仪式感】,所以节日里总是更容易产生消费欲望,因为这部分消费都是存储在情感账户里。

  何况,双十一本身就是一个商家精心为消费者设计的买买买节日。

  你说,我不买行不行。

  嗯,行的,所以双十一这天结束,有的商家会将这个节日顺延到13号。还不买,没关系,还有双12,还有双旦,再不济还有春节。总有一个节日在等着你哟,还不如双十一买呢,仅限一天全网最低,喵~

  第二招:

  设计各种玩法

  增加你的沉没成本

  每逢双十一,是不是总在1号就开始日日下红包雨,身边的朋友,同学,小可爱开始给你发天猫小游戏,一起组队抢喵币,换红包。

  每逢进入11月,你的购物app,短信就开始给你弹消息,发信息,各种商家前来引诱你,付定金送限量版/定制款礼物。1元,10元购买50元,100元抵扣券。

  总有那么几个自己中意的商家会让你早早的把钱刷进他们的账户,天猫账户上也诱惑的躺着几百块的购物津贴。

  面对通过玩游戏得来不易的红包,就让它躺着过期??NO!

  大多数都会选择把它用掉,花了钱购买的抵扣券也一定会把它们用掉,哪怕自己当下处于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。

  这种情况非常常见,因为人在做决定的时候,总会惦记自己付出了多少,付出的越多,越不舍得割舍。这种付出的不能收回来的东西就是沉没成本。

  所以,当你从账户上划走几块或者几十的时候,当你参与游戏获得各种红包的时候,那么离买买买,刷刷刷的距离只有11日的0:00分了。

  第三招:

  用品牌溢价

  来设置价格锚点

  价格锚点是什么意思,其实就是利用人的先入为主和对比的心态,在价格上运用的一个心理效应。常见的销售场景是,主动给顾客一个很贵的价格,然后再展示一个中间价。顾客就会觉得很实惠,价格也不难以接受了。或者运用无效的低价诱导顾客掏更多的钱。

  护肤品给同一产品设置不同的规格,但价格却十分相近:45ml

  的精华售价 1100 元,65ml 的精华售价1360元,你看购买数量,发现大多数人购买的都是1360元的这款。1100

  元在这里充当炮灰的角色,明明是多花了钱,但反而觉得自己占到了便宜。因为我们会不由自主的进行换算。用1360元-1100元,用260元的价格可以多购买20g的大牌精华,简直不要太划算。

  天猫双十一一直强调的一个点是什么?全年最低,全网最低,仅限一天。给你造就双十一最便宜的感觉。同时它用自己的品牌力,用成千上万个大牌的品牌溢价来抵消了“全网最低”带来的便宜无好货,可能造假等负面效应。同时,还用各种独特的赠品,套组让你无处比价,相信平台给出的大牌在双十一这天就会最便宜的现象,哪怕有可能是个假象。

  第四招:

  运用比例偏见

  设计优惠技巧

  同样是优惠,有的商家用的是折扣数,有的商家是直减多少元,通常直减多少元多见于家用大电器,或者产品价格较高的产品。直接打折的情况多见于客单价较低的产品。譬如说,一个50元的产品优惠10元,就会写直降20%,一个500元的产品优惠20%,会写直减100元。同样是优惠20%,同样一个概率,在顾客心中显现的价值和效果就是不一样的。

  这就是比例偏见,都是为了让你觉得更划算

  换购也是同样的道理,加1-9元可以换取不同价值的东西,天猫超市最常用的一招。用换购的几元钱对比付款总额,对比商品单价简直太便宜了。

  第五招:

  用配套效应

  促使你购入更多

  对,这是我去年双十一购买的精华清单。本意是买小黑瓶的,却在不知不觉的意识下加购了另一款精华。在详情页里赫然写着:晨间用小黑瓶,晚上用安瓶精华,皮肤更好!让精华的预算妥妥的超标。

  配套效应在生活中屡见不鲜,尤其是在服饰消费中,在装修上。商家往往会想方设法,利用这一效应来推销自己的商品。购入意料之外的商品。明明只想买一样东西,结果却买回一大堆。

  第六招

  用跨店满减

  激发损失规避的心理

  跨店满减背后的常见动作就是分批次下单或者多频次的凑单,为什么会这样?

  是不想让自己承受损失,简单来说,相比起得到大家更害怕失去。想一想满400-150元,自己已经选择了700多元的产品,只要加几十元,就可以从减少150元变成300元。这个时候顾客已经将300元视为个人财产了,因为几十元而损失掉150元,是都不愿意看到的。

  一旦进入这个圈套,就会对自己即将下单的购物车,反复组合反复算达到最优值,如果差一点就达到满减,又开始新一轮逛买逛买。

  时间精力又投入新一轮循环,随着时间越长,放弃购物车里的商品机会越少。原理是经过不断的组合,早已经把购物车里的东西视为已有,同时又投入了沉没成本,删减不买就觉得自己有了损失。

  同理,网购平台的包邮,7天无理由退货也是针对损失规避的心理进行的设计。

  就这样,一环套一环,钱就长着翅膀飞了。曾经有报道说:淘宝上有很多人只逛不买,但是要知道,逛逛总会买的。毕竟买的没有卖的招术多。

  写在最后:

  购物有风险,消费请理性。

  卖家的每一个精心设计都是针对人性出发的,经过反复验证。2020年的双十一不妨尝试一个新过法,告别过去那种无意识购物,无意识囤积的状态,做一个清晰有序的消费者。

  “less is more”,多见于设计搭配的一个原则,同样也迁移到我们的人生态度上,清空杂乱才有空间相逢更多可能性。

  作者:Taya雅,营销航班副机长,品牌实战运营派,9年品牌管理实战经验,曾在一家初创公司跟随老板面对真实商战。用4年时间帮公司完成了从0-1的生存之战,并实现了由1-N的领域扩张】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早谈创业网立场,作者:小敏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aotuan.com.cn/101344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3055113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(0)
上一篇 2023年5月18日 09:29
下一篇 2023年5月18日 10:29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